誠信與法治是社會和諧和市場經濟有序、高效運行的兩大基石。無人值守的瓜棚,無人檢票的公交車、地鐵站,汽車自動避讓行人,即使無人監(jiān)督也不闖紅燈,在國外游覽時經常會看到這些現(xiàn)象,它們的背后是長期的、多方面的社會誠信體系建設。
注重覆蓋全民的誠信教育
信用體系的基礎是良好的教育。教育學生成為一名誠實的公民遠比通過一門課程重要得多,這是很多國家的教育辦學理念,學校不僅是傳授知識的地方,也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場所。
美國從幼兒園起就重視對孩子的誠信教育。波士頓大學教育學院設計的基礎教材突出誠信教育。面對中小學生,以有趣的故事來傳遞誠信理念,向學生講解“最大限度的誠實是最好的處世之道”的諺語,讓學生制作誠信標語在教室里張貼。在瑞士,公德教育深入人心。談及子女教育問題時,絕大多數(shù)瑞士人都表示,子女將來成就什么大業(yè)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們能夠做到遵紀守法,正直善良。盡管瑞士有完善的國家信用體系和嚴格的法律保障,但這一體系的根本基礎則是全體公民的公德意識,是全體公民的自覺自律。
在日本,“誠實”是很多學校的校訓。誠信教育貫穿學生學校生活的始終直到大學畢業(yè)。家長也很配合學校的教育,不許孩子說假話。到了社會上,說假話仍被認為是最大的問題。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如果被認為說了假話,就會失去人們的信任,被人瞧不起。在日本,造假是一件比坐牢還嚴重的事情,造假被發(fā)現(xiàn)基本上意味著個人發(fā)展到此為止了。工作之后,“誠信”是普遍的經營理念。日本公司有企業(yè)倫理教育。很多企業(yè)的經營理念都是“誠實”,“誠實”是許多企業(yè)和企業(yè)家的座右銘。
德國則更加重視家庭中的誠信教育,父母是孩子道德教育的啟蒙者,家庭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場所。德國教育法中明確規(guī)定:家長有義務擔當起教育孩子的職責。父母會以身作則教導孩子。比如帶孩子過馬路,沒車也不闖紅燈;帶孩子坐無人檢票的公交車,教孩子學會上車前主動買票;給孩子建立銀行賬戶,從小不賴賬;與別人約會前,在筆記本上記錄下時間,做到準時赴約。
完善立法和社會信用制度
很多國家以立法確認了公民必須在各項社會活動中遵守誠信原則。加拿大法律規(guī)定,在選舉、商業(yè)活動、雇傭關系、學術研究中,都要遵循誠信。瑞士1912年《瑞士民法典》規(guī)定:“任何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均應依善意為之。”所謂善意,就是要以誠實、信用為基礎。美國用《公平信用報告法》(FCRA)、《平等信用機會法》、《公平信用結賬法》、《誠實租借法》、《公平債務催收作業(yè)法》等16項法律構成了國家信用體系的法律環(huán)境。德國《商法典》(HGB)規(guī)定,成立公司必須在地方法院通過公證進行商業(yè)登記注冊。商業(yè)登記包括公司形式、地址、注冊資本、工商注冊號、法人代表、主要股東等內容。商業(yè)登記簿可公開查閱。《破產條例》規(guī)定,企業(yè)破產必須到當?shù)仄飘a法院申請,并對企業(yè)和消費者破產的條件、程序作出規(guī)定。德國《民事訴訟條例》對債務人名單的建立、公布和銷毀作了明確規(guī)定。無償還能力者可到地方法院做代替宣誓的保證,地方法院將此記錄在債務人名單內,并在全德范圍內予以公布。有關個人信用的負面記錄保留三年,消費者三年內無權享受銀行貸款、分期付款和郵購商品等信用消費。
除了法律規(guī)定,很多國家都建立起了完備的社會誠信制度。加拿大有白卡制度?!鞍卓ā笔怯杉幽么笳肆Y源部核發(fā)的社會保險卡,是對個人信譽的社會化管理?!鞍卓ā睂τ趥€人在社會活動中的不誠實行為進行記錄,包括欺詐、偷盜、賴賬、打架、種族歧視等都會記錄下來。上學、就業(yè)、買房、買車、出國都要出示“白卡”,一旦有不良記錄,申請者多半會失去各種機會。因此,遵守和維護自己的誠信,是在加拿大生活的必要條件。加拿大銀行涉及個人的呆壞賬很少,低于5%,貸款按揭買房、買車的還款率很高。在經濟活動中約有一半買賣交易是在不簽約的情況下進行的。不僅因為社會已形成良好的習慣,還在于“白卡”這種社會信譽管理制度。瑞士建立了全面的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經濟社會中個人的負面信息,如消費者拖欠、賴賬、避債破產及犯罪記錄,都會被采集錄入。德國建有全民信用數(shù)據(jù)庫,儲存了所有在德國居民的各類信用信息,信用體系采用0—100的評分制度打分,分數(shù)越高信譽度越高。美國不僅有著完善的個人征信、評信組織機構,而且信用信息已進入市場化運作。信用局是美國個人征信評信機構,是個人信息的采集、整理、評估、發(fā)布機構。信用局是私營機構,獨立于政府和其他組織為信用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服務,政府對它只進行立法規(guī)范。信用局必須保持第三方獨立性,如果與政府或企業(yè)及其他組織走得太近,它的公平性就會受到質疑,同時其信用產品、信用報告和信用評分如果與實際不符,也會被人質疑其質量而被市場淘汰。美國的三大信用局和1000多家地方信用局收集了1.6億成年人的信用資料,每年出售6億多份信用報告。為保障個人信息不被濫用,對信用產品的銷售使用,法律明確規(guī)定:到信用局調用他人信用資料需得到被調用人同意或司法部門授權。
不誠信和欺詐行為,會受到嚴厲的法律制裁,高額的罰款。正如加拿大法律所言:如果你不誠實乃至于欺騙,你就要為此付費。挑戰(zhàn)誠信后果會很嚴重。德國《反不道德支付法》規(guī)定,客戶在收到賬單30天后或在賬單規(guī)定的付款截止日后30天仍未付款,債權人可加收超過銀行貸款利率5%的滯納金。如客戶在收到連續(xù)三次催賬警告后仍置之不理,債權人可向地方法院申請強制執(zhí)行。在德國,若一個人乘公交車逃票,在應聘時,會因為誠信問題很難被錄用。在瑞士,乘坐公交車、火車,無票或買短途票乘長途車,會收到高額罰單;未按規(guī)定進行垃圾分類,亂停車阻礙他人出行,達到一定程度,將被鄰居視為“沒有信守保持良好居住秩序的約定”,可能被房東掃地出門,再想租到房也非常困難;對未誠實履行納稅義務的公民,地方政府有權向社會公布他們的姓名,由此承受來自社會方方面面的壓力,可能被企業(yè)辭退,貸不到款,甚至親朋也對其冷眼相看。
加強公務員和高校學術誠信的法律制度建設
公務員和高校學術誠信是社會誠信的特殊人群和特殊領域,對全社會誠信有重大影響和引領作用,因此許多國家有嚴格的規(guī)定。
公務員誠信方面,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和歐洲各國頒布了道德法典。1978年美國國會通過《美國政府行為倫理改革法案》,韓國1981年頒布《韓國公職人員道德法》,日本1999年通過《日本國家公務員倫理法》。這些嚴密的法律、法規(guī)體系成為公務員遵守誠信的有效制約機制。廉潔度較高的國家還對政府公務員進行誠信記錄和考察。新加坡實行公務員公積金制度,公務員到正常離職或退休時未發(fā)生失信于宣誓承諾的行為,可獲得一筆可觀的公積金,保其后顧無憂;如果公務員任職期間誠信上出現(xiàn)問題,其公積金必須上繳國庫。
高校學術誠信方面,加拿大著名學府圣力嘉學院在學校行政政策中有專設的學術誠信條款,學院認為要想成為世界上真正的有深厚影響力的高等學府,誠信是根本的要求。美國大學制訂有學生學術誠信條例,對考試作弊、論文抄襲等學術不誠實行為,從定義、表現(xiàn)形式到申辯程序與處罰規(guī)則都做了詳盡規(guī)定。聯(lián)邦政府在“廉潔與效益總統(tǒng)委員會”下設“科研不端行為工作組”。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韓國與日本雖未設官方機構,但通常由資助科研的研究理事會或基金會制定規(guī)定,調查和處理學術不端行為,對違規(guī)者決不姑息。
總之,誠信在很多國家已成為社會普遍共識。這種共識來自于教育培養(yǎng)以及法律和誠信制度保障,并在社會實踐中逐漸積淀形成為民族文化與傳統(tǒng)。